当前位置: 首页 / 房产 / 楼市资讯 / 正文

637348613317225326557782886.jpg

正在阅读:深圳惠州“同城生活”!越来越多深圳人选择惠州楼盘买房
分享文章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深圳惠州“同城生活”!越来越多深圳人选择惠州楼盘买房

原创 发布:2020/8/28 22:05:16 来源:惠湾之家 54931 阅读

深圳惠州“同城生活”!越来越多深圳人选择惠州楼盘买房

“适应珠三角核心区功能拓展和空间拓展的需求,将推动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深度融合,在环珠三角地区开发区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配套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这是省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所提及的最新关于深圳都市圈的定义。

HA01_HA01_0429.jpg

HA01_HA01_0430.jpg

作为比邻而居的城市,惠州和深圳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依托惠州的空间优势,越来越多深圳人选择惠州安家。除了人居的融合之外,惠州和深圳之间的产业融合目前还不是很紧密。为了进一步加深融合,配合深圳高质量发展,承接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服务需求,惠州也正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争取和深圳深度融合,从而提振惠州传统产业,同时打造新兴产业。

访谈想要深惠产业融合 惠州要再造产业链 

专家表示惠州土地资源优势已不明显,政府要拿出真正政策扶持

根据近期省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的《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将推动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深度融合。作为和深圳直接接壤的惠州,惠州该如何主动出击,融合到都市圈中?惠州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融合,从而带动自身发展?就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接受了南方都市报记者专访。

林江教授表示,随着深汕合作区、深河产业园的发展,惠州曾经的土地优势已经不再,想要更好地融合深圳,惠州必须针对石化、电子这两大传统支柱产业进行产业再造,让传统产业也现代起来,从而打造惠州特色,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做出高质量的服务。

惠州土地资源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南都:近期走访深惠边界时发现,深圳很多工业园区已经紧邻边界在建设,但惠州却还有大量土地未开发。因此有人认为深惠融合,惠州应该更大力建设产业园区,利用惠州土地优势将深圳产业吸引过来。您认为目前惠州还具备这样的优势么?

林江:十多年前提出了深莞惠一体化,相邻城市想通过做产业园区来承接产业转移,但是为什么后来没有做成,因为做产业园区都是政府行为,究竟园区谁负责谁主导,这些没有明确就难以执行下去。

做产业园区吸引深圳产业转移,这个想法在十多年前还算新,但现在这种思路是因循守旧。现在情况不同了,找深圳合作的企业、城市太多,如果没有太多新意,只是单纯搞园区,深圳没有兴趣。

因为目前深圳有深汕合作区、深河产业园,这两个区域有大量的土地储备,完全可以满足深圳部分产业转移的需求。 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惠州的土地资源优势就越来越不明显。深圳继续推动深汕合作的话,等于跳过了惠州,直接和汕尾合作。对于惠州来说,如果不去正面回应深汕特别合作区,很有可能会失去深圳这样一个全国创新能力最强城市的辐射。当然作为相邻的城市,如果惠州在产业上有特色,有政策的支持,深圳肯定还是愿意和惠州互动,主要看惠州有什么能拿得出来。

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拿出真正政策扶持

南都:目前深圳用地紧张,惠州土地资源充足,两者却无法形成合力。反而是跳过惠州的汕尾、河源成为深圳产业转移的目的地。您认为针对此种现象,惠州该怎么做才能破解这一尴尬现象,能够引导产业转移到惠州,顺利承接深圳产业需求?

林江:为何深圳用地那么紧张,企业还选择在深圳,甚至产业转移的时候选择去深汕合作区,比较深圳和惠州两地之间的产业帮扶政策就能理解企业为何这样选择。首先税收优惠上,不仅是惠州,其他地级市都比不上深圳,同时各种辅助企业的政策也比不上深圳。作为计划单列市,深圳无论是财税还是金融,都有很大自主权。所以企业自然要留在深圳,甚至是深汕合作区这样执行深圳政策的区域。

作为相邻的城市,深惠之间合作,不一定是深圳不感兴趣,而是深圳感觉惠州拿不出什么措施。目前提倡高质量发展,这个高质量就肯定不是一般的搞园区,吸引劳动密集型的,而是要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新型产业。惠州的人才资源优势,科技优势都比较弱,所以想要和深圳的高端产业对接,就比较难。

如果没有深汕合作区,深圳产业转移或许会考虑惠州,但有了合作区,深圳产业转移可以去河源、汕尾。目前惠州如果不主动出击,以后等深汕做得如火如荼,惠州就错失发展机遇。

所以惠州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制度创新,拿出汕尾给不到的资源,拿出惠州特有的政策支持,通过制度的创新,打破条条框框,为产业赋能,提供优质的环境,从而为深惠产业的融合创造好的先决条件。

再造产业链,将石化电子打造为现代产业

南都:刚才您提到惠州需要创新,您觉得惠州需要做哪些动作才能够更好和深圳产业进行融合?

林江:惠州的两大支柱产业是石化和电子,目前都还是较为传统的石油炼化和传统的电子制造业。这两大产业在惠州有很强大的产业基础,根据目前产业发展的趋势,可以参考美国德国发展精细化工的模式,再造产业链,从传统的石化逐渐升级到精细化工。

电子行业也是一样,惠州有很好的基础,但是都很传统做电视、做电话。目前惠州已经在尝试做大数据储存中心,做云数据、云计算。这就是一种传统电子产业的升级,通过产业链的重塑将传统产业升级为现代产业。

惠州的这两大产业都很传统,但是也可以很现代,再造产业链就是将传统产业打造为现代产业,在此过程中有了产业链,就会相应地有一系列供应链。这些产业转型升级之后,和深圳对接就有机会了。产业升级的过程,需要惠州的顶层设计来驱动,只有为深圳的高端产业做配套,为深圳做服务,惠州才有机会。

最近一直谈深圳40年,未来深圳要做高质量发展,那么惠州如果刚刚好从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转移中,做出自己的特色,深圳肯定愿意向惠州融合。

深圳地铁惠州延长线建设难参考广佛模式

南都:广佛同城是省内都市圈同城化的一个模板,特别是跨越两市地铁的开通,更加速了同城化。目前深圳地铁多条线路都已经修建到惠州边界附近,也规划了惠州段延长线。但是惠州由于条件受限目前无法修建地铁。有观点认为,如果由深圳牵头来推进这些项目的执行,进展会更顺利,能够推进两地融合加快,您怎么认为?

林江:深圳可否主导地铁修到惠州,能否参考广佛地铁建设,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2009年广佛之间签订了一个广佛同城的协议,此后广州地铁才修建到佛山。如果没有这个同城协议的签订,你觉得广州地铁能不能修到佛山来?

相对深惠之间的地铁建设,我认为广佛反而更容易一些。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差距问题,而是广佛都是广东省的一部分,同城之后还是省内城市。但是深圳虽然地理上属于广东,但是经济上属于计划单列市,一旦深惠同城后,将来惠州会不会变成深圳一部分?那么省财政收入、税收这些会不会减少?站在广东省的高度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目前从大湾区的角度来讲,这种融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融合发展,但这种融合现实生活中又属于不同的辖区,深圳就是深圳,惠州就是惠州。所以造成深圳不是想不想将地铁开去惠州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够的问题。

广佛同城名义下,推动广佛地铁修建,但现阶段深惠之间未必用“同城”这个词。按照大湾区的要求“深惠融合”这样的讲法,如果惠州产业升级提质,通过产业链的打造,将两个城市密不可分。可否通过这样的角度,为了产业融合的方便,怎么需要将地铁延伸到惠州。

目前来看,针对这些项目,惠州少了点声音。现在深圳相对强势,这种事很难让深圳去主动,惠州需要做的就是,该怎么去说服深圳,和惠州对接。

B

访谈

提升营商环境 打造“不在深圳的深圳”

8月26日,《惠深融合,2020年惠州城市机制高峰论坛》在惠州举行。经济学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教授,围绕惠州发展和惠深融合进行主旨演讲。

针对目前惠州的发展,丁力认为坦率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部分还要感谢深圳,深圳作为特区在惠州的溢出效应。针对目前惠州的产业发展,丁力认为惠州两大支柱产业都存在着供应链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换句话就说:惠州大多数企业不能做什么买卖,都是生产型企业,不是市场型企业。

“石化下游就是市场,而我们的项目主要是上流原材料的供应。我们绝大多数的电子产品都是生产制造,我们供应链的终端市场掌握在人家手上。”丁力认为,和深圳“前店后厂”,这个格局要改变,但不容易改变。既然不容易改变就要向第二条道路——融合,互相取长补短。

“前店后厂”这种分工其实不错,其他很多地方区位不如惠州,但是惠州不能满足于就给人家打工,至少在近期通过方便的交通条件,可以把在深圳开不起的店吸引到惠州来,参照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但是惠州没有必要像汕尾这样把整个管理权让出来,因为惠州地价比汕尾贵。

丁力认为,惠州要做的是“不在深圳的深圳”,就是说让深圳的企业到惠州这些平台就好像回到了深圳一样。由于惠州的营商环境和深圳比还是差一口气,所以丁力也提出了建议,能不能进一步开放,打造若干个“不在深圳的深圳”。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的合作主体是两个政府,惠州的主体应该是深圳的企业,惠州的营商环境如果能赢得深圳企业的人,深惠融合就是真正融合了。

人居

深惠“双城生活记”

工作生活都是高品质

周一早上7点,深圳白领张女士和往常一样等在了惠州南站候车厅,40多分钟以后,她将出现在深圳龙华区的公司写字楼,和同事们一起准备开周一的周会。

由于深圳的高房价,3年前,张女士选择了在惠州大亚湾西区安家,并开启了惠州和深圳之间的“双城生活”。“惠深两地之间,搭乘厦深高铁很便捷,通勤在一小时以内,我完全可以接受”。张女士说。

因为有孩子,张女士的“双城生活”基本是以“天”为单位,没有重要的事情,她每天下午下班都会赶回大亚湾的家。这三年来,张女士在惠州南站遇到了不少和她一样的“双城族”。

张女士说,在一些人眼中,她这样的两地奔波挺辛苦的,但是,她却觉得这种“生活在别处”别有趣味。当然,对张女士来说,选择“双城生活”更主要的原因是,既能抓住深圳的工作机会,又能享受到周边城市的低房价。

“在深圳安家对普通上班族而言太难了。例如现在龙华和大亚湾的房价差每平方米三万多元,我选择在大亚湾生活,这样能保证自己的生活品质,而且现在深惠两地交通越来越便利,两地之间的资金、人才流通也会更多。”张女士说。

正如张女士所说,大亚湾区发达的交通路网、良好的产业基础、优质的生活配套等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工作、创业、生活。

“今后全球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大亚湾区引进的杰出人才、惠州皓赛董事长孙敬玺很有信心地说,以往是深圳做什么,在惠州的皓赛技术有限公司就跟着做什么,他希望今后在自己的工厂里融入智能制造,提升制造水平和效率。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末,大亚湾区常住人口20.85万人;2018年末,大亚湾区常住人口23.83万人,增长1.7%;人口密度813.3人/平方公里;其中,户籍人口14.0万人。人口的流入进一步激发了大亚湾的发展活力,特别是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大亚湾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2019年,总投资约150亿元的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慧聪集团总部)项目落户大亚湾区。该项目5年内基本建成后,将引进约150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产业企业,打造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截至今年6月27日,慧聪集团已完成17家公司注册,入驻员工297人,营业收入33.9亿元,预计今年全年营收将达100亿元。    

谈及为何选择落户大亚湾时,慧聪集团董事长刘军说,“慧聪集团是香港上市公司,也是深港通标的公司,但是我们在香港迄今为止没有办事机构,这也造成了慧聪集团市值长期被市场低估的结果。投资人还不了解你,如何能来投资你?”刘军认为,惠州大亚湾毗邻香港,让作为港股上市公司的慧聪集团更接近资本市场。

刘军还指出,惠州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惠州到香港的高铁1个小时10分钟即可到达,接下来开通的高铁预计不到50分钟即可到达,而筹备中的慧聪大厦地处大亚湾,与深圳一路之隔,“我们这个项目的隔壁有块牌子,牌子的这一侧是惠州欢迎你,另一边是深圳欢迎你。”刘军说。

除了地理区位优势,刘军表示,慧聪集团还想利用大亚湾的石化产业头部企业资源优势,重点孵化买化塑。据介绍,买化塑是慧聪集团接下来重点打造的垂直跑道,慧聪集团谋划将惠州的头部企业优势与买化塑的互联网能力相结合,构建从信息、交易、金融、服务到数据应用的化工塑料产业互联网平台,力争让买化塑成为下一个行业独角兽。

文章来源于: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鹏 蔡雯 杨振华 陈海燕 田飞 李鹏

惠州房地产权威媒体-惠民之家房产网:惠民之家是惠州权威的房地产网站,旨在为网友提供最新的预售信息、精准的备案价格、权威的交易数据、及时的市场资讯、完善的楼盘资料、专业的购房咨询,数据源自惠州住建局,是惠州具公信力的房地产网络媒体。

相关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