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房产 / 楼市资讯 / 正文

637348613317225326557782886.jpg

正在阅读:100平方公里!惠阳谋划建设深惠协同发展区重构区域发展格局
分享文章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100平方公里!惠阳谋划建设深惠协同发展区重构区域发展格局

原创 发布:2024/5/17 21:10:04 来源:惠湾之家 809 阅读
打造100平方公里深惠协同发展区,聚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谋划打造若干百亿特色产业集群、迅速做大现代服务业……5月10日,一场重构区域发展格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事关惠阳区“破局求变 开启新局”之路的会议举行。

当天,中国共产党惠州市惠阳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惠阳区委书记谭星海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作工作报告,惠阳区区长何国斌就经济工作作专题讲话。

会议审议惠阳区有关实施方案,作出新发展部署,制定助力惠州打造新增长极施工图,给出下一阶段发展具体行动指南。惠阳区将聚焦如何发挥优势、如何补齐短板这两个关键问题,致力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破局突围的攻坚期,在苦干实干中再创新业,在改革攻坚中再开新局,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重要支撑。

优化发展空间
建设100平方公里深惠协同发展区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惠阳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腹地,是惠州市唯一同时毗邻深圳、东莞的县区。

区位优势为惠阳带来不少发展优势,这里吸引了数以千计的规上工业企业,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820.1亿元。也带来了“过道效应”等挑战,如何用好区位优势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加快同城步伐,与深圳协同发展而不被虹吸,这是惠阳区长久要作答的时代命题。

去年年底,省政府正式出台《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将惠州作为副中心全域纳入都市圈范围,提出共建龙岗-坪山-大亚湾-惠阳高端制造产业组团和坪地-清溪-新圩绿色低碳产业组团,这为惠阳区提供了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

在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节点上,惠州市委对惠阳寄予重托与厚望,市委全会报告明确指出:惠阳作为城市副中心,要大力提升各镇街功能品质,特别要推动临深片区整体规划、一体打造。

推动深惠协同发展是惠阳区的责任也是使命,面对机遇和寄望,惠阳勇担起融深融湾“桥头堡”和重要门户的重任,用行动作答,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深圳都市圈建设,争取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

惠阳区委全会报告中提出:举全区之力建设深惠协同发展区,作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改革创新的试验场,努力承担起惠州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都市圈发展“桥头堡”功能,力争到2027年产值突破1800亿元,到2035年产值突破7000亿元。

深惠协同发展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这100平方公里土地,划定区域是在惠阳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南部临深区域,可谓“寸土寸金”,仅仅淡水街道、秋长街道、新圩镇三个临深镇街的体量就占到了惠阳地区生产总值的七成左右。发展区将按照《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的两大产业组团,重点发展高端制造和绿色低碳“一高一低”两大产业,形成“一区抱两团,高低大融合”的全新发展格局。

这一规划将助力惠阳区突破土地空间瓶颈,实现区域土地产出效益提升。目前全区土地开发强度已达22%,且已开发土地大部分属于9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村镇工业集聚区,普遍存在零散化、碎片化现象。

目前,惠阳区新圩镇、三和街道正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而规划建设深惠协同发展区将通过优化空间规划,运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闲置土地处置、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工业旧改等多种政策工具,最大限度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大项目、大企业落位提供更大承载能力。

“建设深惠协同发展区是惠阳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惠阳支撑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平台,是惠阳破局求变、开启新局的迫切需要。”谭星海表示,要走出一条属于惠阳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路径。惠阳将加快编制深惠协同发展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加强政策体系研究,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全力推动深惠协同发展区上升为省级以上发展平台。

重塑产业结构
谋划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站在迫切需要“破局求变 开创新局”的时间节点上,除了空间支持,还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惠阳区正在通过产业结构重塑,增强区域竞争比较优势。

在梳理家底中,惠阳区不断挖掘自身的产业优势和特色。在意识到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是简单的企业数量叠加,关键要在产业链条上集聚和延伸,科学重构、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驱动生产函数发生质变时,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化的发展路子成为惠阳区的选择。

如今,惠阳区正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在产业布局上,惠阳区在原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新考量。

电子信息产业是惠阳区的主导产业,也是第一大支柱产业,总体量在千亿级别左右,撑起了惠阳经济发展的“半边天”。而在其后的新型储能、家具等产业规模在百亿左右,甚至未达百亿。

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在面临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的时候,容易呈现出对抗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惠阳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从一业独大调整为多元支撑?此次全会,惠阳区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制定详细又具体的产业发展实施路径。

全会报告提出,聚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结构现代化、产业品牌知名化,培育一批链主型企业,整合产业生态,发挥集群优势,引领上下游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具体包括以“龙头+配套”模式整合现有产业链条,向超高清视频显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AI硬件、汽车电子、低空经济等领域延伸,形成增量与存量企业协同互补、深度融合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生态,打造若干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等。

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方面,惠阳将瞄准产业链核心节点、创新链关键环节、价值链高端领域,高标准打造惠阳产业发展新支撑、新优势。推动惠阳新材料产业园扩容提质,高标准打造平潭新型储能产业园,协同仲恺、大亚湾巩固提升新型储能产业优势。依托“国企+”模式整合生产制造能力,构建新技术新场景“在惠阳率先应用、在湾区获取市场、在惠阳扩大生产”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闭环。

同时,惠阳计划发挥传统优势,谋划打造若干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梳理惠阳的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支持和引导传统制造业融通创新,瞄准百亿级打造若干具有区域特色的定位清晰、链条完整、配套齐全、管理规范的优势产业集群。立足现有优势的家具、服装、吉他、自行车等产业基础,推动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综合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力。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惠阳将坚持引进、培育、壮大并重,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三年倍增行动,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具体将支持新技术新场景在惠阳落地验证,引导伯恩、胜宏等制造业企业在惠阳设立研发中心,加快组建创投母基金、布局建设吉他文化、家具建材、汽车销售等专业市场等。

如今产业谋划的棋盘已经摆好,亟待落实的棋子落下,多个产业鼎足而立共同支撑起惠阳区明天的经济,走向“智造高地”未来。

全会提出,惠阳将主动担当作为,大胆改革创新,千方百计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向工业园区、村(社区)延伸,努力实现政务服务、区位交通、空间资源、生态禀赋等多优势的叠加,全力打造亲商暖商稳商留商的良好营商环境。

区域协调发展
争取早日进入省创先类区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也是惠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

全会上,惠阳区提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此前,惠阳区集中开展了绿美生态建设、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三项攻坚行动,集中攻坚完成了新圩镇等一批省级典型镇村培育,绘就城乡融合发展特色新图景。

如今,惠阳区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实施为统领,持续提升城市能级、扎实推进镇村建设、全面激发改革活力、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提升城市能级方面,将强化中心城区和西部组团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科学界定各组团的功能定位,全面提升惠阳的城市形象、城市品质和管理水平。全力打造惠州南部交通枢纽,高标准建设惠阳站综合交通枢纽,启动惠坪高速、新龙大道、新坪大道等联深道路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中凸显惠阳节点城市功能;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积极实施城中村、老旧小区等城市“微改造”,新增一批公共停车场,建设一批街心花园、口袋公园;持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建设,推进交通道路“堵点”“黑点”治理等。

如何推进镇村建设,让老百姓有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攸关“百千万工程”成色。

惠阳明确“抓两头促中间”具体打法,将高标准推进“1+3+2”(1个省级典型镇、3个市级培育典型镇、2个重点提升镇街)和“7+15+5”(7个省级典型村、15个拟培育省级典型村、5个重点提升村)典型镇村培育,示范引领全区所有镇村尽快达到典型镇村标准,争取早日进入省创先类区。

此外,惠阳区还将按照“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目标,扎实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动“百千万工程”向纵深发展。探索以“国企+”模式盘活利用村集体资产资源,培育乡村文旅、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等富民兴村多元业态,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确保今年实现35%以上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用心用情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持续增加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社保等公共产品供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深度融深融湾的空间谋划,更加清晰的产业结构布局,以“百千万工程”实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凝聚奋进力量……惠阳区做好谋划,当好参与者、奋进者,担起支撑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重要一极的重任,全会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狠抓落实。待全会“规划图”变成实干“施工图”,将带着惠阳迎来“破局求变、开启新局”的新时代。





惠阳区产业发展新布局

1
建设深惠协同发展区

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空间不低于50平方公里,按照“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理念,通过深莞惠红色干线串联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千亿园区以及南部临深镇街,并以此为基础往深圳方向延伸拓展,形成集中连片的临深经济发展主战场。

2
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智造高地”

突出发展特色、健全产业体系、完善产业生态,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助力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3
加快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持续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推动绿色低碳成为惠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4
培育百亿特色产业集群

聚焦县域特色产业,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完善产业链条为导向,培育一批产业定位明确、产业链条清晰、规模经济效益突出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新型显示、新型储能、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绿色建材、时尚产业、现代物流等七大百亿产业集群。

5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和品质效率,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源 |  南方+客户端,惠阳发布

相关楼盘